宿松縣人社局著力辦好群眾有感的關鍵事
宿松融媒訊 今年來,縣人社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緊密結合職能職責,做到學史力行,切實辦好群眾有感的關鍵事。讓群眾有甜頭、有盼頭的同時讓干部更有干勁、有激情。
尊老愛老不分職責內外
走進縣社保局,一塊“老干幸福之家”牌匾高懸在縣社保局會議室門頭上。2021年5月14日上午,佐壩鄉退休老干部孟銀生由于退休工資卡遺失需要更換退休工資卡,社保局工作人員針對老人年齡大,辦事不方便,不論所辦業務是否為職責所在,主動和銀行對接,為老人辦銀行卡,同時在系統內及時更新,確保了老人當月退休工資能順利發到新卡上。5月19日早上7點半,宿松縣佐壩鄉退休老干部孟銀生一行自發來縣社保局送“老干幸福之家”牌匾,孟老說:“我月初來換退休工資卡,社保局工作人員熱情服務,又是跑銀行,又是聯系支付情況,面對退休老人的事,主動去辦好,讓我們感到了社保的溫暖,為工作人員點贊!”,自己動手寫了書法牌匾“老干幸福之家”,并在牌匾下題詩一首:“人社乃是老干家,優質服務人人夸,養老撫恤月到帳,尊老愛老無牽掛。”
就業服務不分線上線下
找準工作定位,全力服務企業用工需求,根據企業需求,量身定制宣傳招工短視頻,視頻以求職者的眼光,讓群眾通過短視頻全面了解企業,方便群眾選崗。視頻制作通過在人社系統挑選形象氣質好的干部出鏡擔任主持人,視頻制作完工后通過抖音、微信等新媒體渠道進行傳播,拍攝線上招聘招工短視頻15個,提供崗位千余個,目前僅縣人力資源市場抖音平臺上點擊播放量就有39646人次。
今年5月份,長期在江蘇務工的張新國,因企業裁員,成為一名下崗失業人員。他將失業金從江蘇轉回宿松,到就業局窗口申領失業保險金,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他,積極為其辦理失業金申領手續,但是,系統提示該人員以單位身份參加了社保,不能享受失業金;當工作人員將情況告知張新國時,張新國情緒非常激動,稱其現在處于失業狀態,沒有單位為其參保;工作人員積極安撫他的情緒,通過社保系統查詢發現在安慶市大觀區一勞務派遣中心參加了養老保險,通過了解情況后,原來張新國是我縣華陽河農場人,農場為了方便群眾,對農場內的非管理人員統一在安慶市大觀區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按照政策,張新國可以享受失業保險金;但是系統始終無法審核通過。面對這種特殊情況,工作人員及時將張新國的情況跟安慶市主管部門領導匯報。由于張新國在安慶大觀區已經開立了社保賬戶,在宿松無法開立新的社保賬戶,為了使張新國及時領取失業金,工作人員跟市主管部門溝通后,將他的失業金轉到安慶市申領。通過電話申報方式,幫助其在安慶申領了失業金。當失業金申報成功了,張新國臉上露出了笑容,心中對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充滿了感激。
治欠保支不分路程遠近
“真的太感謝你們了,大老遠地過來幫我們處理,不然我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水金波等幾名外地農民工,對到合肥幫助他們協調處理欠薪問題的宿松縣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工作人員感激地說道。
今年9月份,水金波等幾人到宿松縣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反映在某風電項目做工的工資未結清,涉及工人13名。接到投訴后,監察大隊迅速展開調查處置。經調查確認:水金波系該項目電纜接頭井班組班組長,其班組13名工人先后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該項目務工,所屬分包公司系合肥某電力建設公司,分包公司在該項目的現場負責人為徐躍。
該項目建設、施工及分包單位均為外地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及當事人也都是外地戶籍,早已離開宿松,在該案件的前期調查處理過程中,監察大隊工作人員多采用電話聯系的方式對案件相關情況進行核實確認。
由于雙方對工資金額存在爭議,且均無法提供有效證據材料,辦案人員前期多次電話溝通協調處理均收效甚微。為盡快幫助工人拿到工資報酬,同時讓當事人少跑路,10月11日,宿松縣人社局組織監察大隊工作人員赴合肥,召集分包公司負責人、項目現場負責人及當事人現場協調處理欠薪問題。通過數小時的協調處理,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急事急辦不分八小時內外
2021年9月7日快下班時,洲頭鄉的石保香女士來縣人社局窗口辦理補繳業務,石女士就和工作人員說:同志我今年要到齡了,想到齡前把之前交過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齊至6000元/年,提高繳費水平,這樣后期領的錢也多些吧?工作人員立刻登入系統查詢該人員的繳費情況,并告訴石女士,她之前有9年都是按最低檔次交的,這9年可以補至6000元/年,除此之外還可以補齊15年,這樣以后每個月能領773元,比不補繳每月能多領592元。石女士聽到后高興地說,這樣太好了,養老金提高了,老年生活有保障,也給兒女減輕點壓力,同志麻煩你快幫我辦理一下,工作人員幫其辦理好補繳手續后,石女士又問道:同志我這補繳辦好了后期領取還需要什么手續嗎?工作人員耐心地告訴她:只需向村里提供身份證、戶口本及領取養老金的社保卡等相關復印件即可?石女士立馬問到必須要交給村里嗎,我在外地帶孫子,這次是特地回來辦這個手續的,來一趟不容易,馬上又要坐車趕回去,而且我的證件都在外地,這該怎么辦?工作人員見狀立馬拿出手機加了石女士的微信,讓其再把相關證件照片通過微信發過來即可。辦理好補繳手續后,已經下班半個小時了。 9月17日石女士的補繳全部托收到賬,當月順利的領取到了養老金。
參保服務不分省內省外
為切實做好宿松縣退捕漁民社會保障工作,解決退捕漁民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最后一公里”問題,10月20日,宿松縣城鄉居保局工作人員前往居住在匯口鎮的江西籍退捕漁民陳劍家中,積極引導陳劍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據悉,陳劍屬宿松縣建檔立卡的退捕漁民,多年前隨母親改嫁來到宿松,一直在匯口鎮生產生活,但其戶籍仍然在江西省九江縣。根據禁捕退捕有關政策,對于船戶分離的退捕漁民,與人有關的補助政策,原則上由戶籍地落實。為妥善解決退捕漁民養老的后顧之憂,縣城鄉居保局人員與匯口鎮人社所工作人員一起來到陳劍家中,向他宣傳退捕漁民社會保障政策,積極引導他參保。
經過工作人員苦口婆心的政策解讀,陳劍對于參保的態度有了很大改變,從拒絕溝通變成了緩和,看著工作人員誠摯的眼神,陳劍終于表示愿意參保,但是因為第二天就要去深圳打工,現在回戶籍地參保已經來不及了。
得知情況后,縣城鄉居保局工作人員立即與江西省九江縣城鄉居保中心取得聯系,一行人馬不停蹄奔赴九江,順利為陳劍辦理了參保手續。最后,當工作人員把陳劍送回匯口鎮家中時,天已經全黑了,面對這份珍貴的跨省養老保險,陳劍此時的心扉已完全打開,他真誠地表示感謝黨和政府對退捕漁民的養老保障如此重視,工作人員熱情誠懇的服務態度更讓他十分感動。
該局不斷強化服務品牌建設,把服務對象當親人,要求不說不能辦、只想怎么辦,常態化開展“局長走流程”活動,找準服務中的堵點、難點。以上這些服務故事只是宿松縣人社干部優質服務的一個縮影,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正東說“縣人社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認真感悟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結合職能職責,著力打造一支愿服務、善作為、敢擔當的干部隊伍,以群眾的口碑檢驗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據悉,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宿松縣人社局先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30余件,建立完善工作機制12項工作機制。(通訊員 吳玉明)
責任編輯:汪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