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涉企執法“減負記”:從“車輪戰”到“一次查”的嬗變
宿松融媒訊“以前最怕的就是‘檢查車輪戰’。”宿松縣經開區一家裝備制造企業的負責人王經理坦言,“環保前腳剛走,應急管理后腳就到,市場監督可能明天又來,大量精力耗費在迎檢上。”然而,自去年底以來,王經理的煩惱大幅減輕,“現在經常是多個部門聯合上門,一次查多項事,次數少了,溝通更順暢了!”
王經理的體驗,源于宿松縣一場刀刃向內的涉企執法變革。為破除形式主義沉疴,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宿松縣司法局牽頭打出組合拳:“十項舉措”建章立制劃定紅線,“綜合查一次”打破部門壁壘,“非現場監管”讓數據跑腿代替人員跑路……
“綜合查一次”破“擾企”困局。該縣某新材料公司曾深受多部門“接力檢查”之苦。2025年5月,縣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分局首次組成聯合檢查組,手持一份涵蓋安全生產、特種設備、排污許可等事項的“綜合檢查清單”,僅用半天便完成以往需數次才能查清的事項。公司安環部主管李工感觸頗深:“過去一個月接待兩三撥檢查是常態,現在一次解決,省時省力更省心!”據統計,像這樣的聯合檢查全縣已實施34次,合并事項29項,入企頻次平均壓降40%。
“云端之眼”實現監管“無感”。在該縣某生物科技公司廠區,廢水排放口的自動監控設施正將數據實時回傳到省市平臺。宿松縣生態環境分局執法大隊長介紹:“過去對重點排污單位總是要多次去現場檢查,如今通過‘非現場監管’,發現問題自動預警,執法人員才能精準出動。”該縣17家重點排污單位已實現自動監控全覆蓋,配合重點區域視頻聯網,非現場執法比例大幅提升,讓企業“安靜”生產。
“說理+免罰”彰顯執法溫度。宿松縣市場監管局在巡查中發現一家小型食品加工企業因疏忽未及時更新公示信息,本可處罰。執法人員并未簡單開罰單,而是為企業進行了合規指導,詳細解釋違法后果及整改路徑。鑒于情節輕微且未造成危害,最終依法作出免罰決定。“本以為要罰款,沒想到收到的是指導。”企業主陳女士說,“這讓我們心服口服,更知道以后該怎么做了。”2025年,該縣已辦理此類免罰案件54起,減免金額25.72萬元。同時,有效落實“三書同達”制度,在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同步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合規建設提示書》542份。
這場涉企執法“減負增效”的變革,不僅讓企業輕裝上陣,更重塑了執法公信力。行政復議糾錯3起涉企案件,挽回企業損失10萬元;77名執法骨干經歷法治思想與能力“淬火”,53名鄉鎮執法人員通過嚴格資格認證,隊伍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
宿松縣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黃威表示,優化涉企執法未有窮期。下一步將推動“綜合查一次”與“雙隨機、一公開”信用監管深度融合,強化執法案卷評查與線索歸集處置,并重點助力鄉鎮執法能力建設,讓規范、溫度、高效成為宿松涉企執法的鮮明標識,持續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當煩瑣重復的檢查被科學集約的“綜合查一次”替代,當執法人員“上門打擾”被無形的“云端之眼”化解,宿松縣以刀刃向內的改革魄力,正為企業卸下“迎檢”重擔,讓法治化營商環境成為滋養市場活力的豐沃土壤。(通訊員 賀燕)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