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多措并舉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提質增效
宿松融媒訊 一直以來,宿松縣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創新實施分類治理、動態監管、法治保障三項舉措,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分類治理提質效。聚焦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實施“自然恢復+產業轉型+土地復墾+工程治理”差異化修復模式,累計投入治理資金3467.25萬元,共完成34處、247.6公頃廢棄礦山治理。其中,2處礦山實現自然復綠;3處轉型為紡織、木材加工等產業場地,10處通過增減掛鉤復墾新增耕地25.23公頃,19處完成工程修復,形成多元化生態修復格局。
動態監管強保障。建立“源頭管控+過程督導+專家驗收”全流程監管體系,推動20家在建與生產礦山落實“邊開采、邊治理”要求,企業累計投入修復資金2586.76萬元,完成治理面積23.17公頃。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專戶管理,每季度開展季度巡查,每年組織專家開展年度驗收,所有監管數據實時接入省級管理系統,實現修復進度可視化、監管過程可追溯。
法治引領促長效。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上級工作部署,加強廢棄礦山后期管護,積極謀劃礦山生態修復提升項目,指導在建與生產礦山企業指導企業100%完成“一礦一策”修復方案編制,嚴格監督礦山企業落實生態修復主體責任,推動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再上新臺階。(通訊員 李猛)
責任編輯:楊劉敏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