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生態日里話“兩山” 香榧谷中踐理念
宿松融媒訊 8月15日,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也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連日來,我縣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深化對“兩山”理念的認知。
走進宿松縣陳漢鄉的香榧谷,漫山遍野的香榧樹錯落有致。在一片長勢喜人的香榧林前,當地志愿者正為孩子們上著一堂別開生面的“自然課”。
宿松縣陳漢鄉志愿者劉朦向同學們介紹:“大家看這棵香榧樹,六年結花,七年結果,還要三年才成熟一次。這正體現了大自然生長的慢智慧,也說明生態環境保護既急不得,也松不得。”
在聆聽中,孩子們不僅了解了香榧的生長密碼,更悄然領會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深層關聯。
生態教育并非只局限于課堂。一場“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召開,匯聚了學生、環保志愿者、生態農業從業者和村民代表,大家圍繞香榧谷的生態守護與長遠發展各抒己見。與此同時,開展的垃圾分類宣講,通過案例解析與互動游戲,讓“日常環保關乎生態大局”的認知深入人心。
陳漢鄉村民朱建國深有感觸地說:“守護綠水青山,我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你看我們村依托香榧谷的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辦了民宿、開了農家樂,這就是守護綠水青山帶來的實惠。”
這份“實惠”的得來,源于長久以來的堅持與努力。據悉,近年來,當地通過整合閑置山林、規模化種植香榧、持續開展生態修復,讓荒坡變成了綠林,雜地變成了景區。如今的香榧谷,不僅是“天然氧吧”,更成為“兩山”理念在大別山深處的生動體現。
“生態日的意義,不在于一天的熱鬧,而在于喚醒大家長久的自覺。下一步,我們將把生態科普、環保實踐常態化,讓‘人人參與’成為習慣;同時推動香榧產業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合,讓綠色轉型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持久動力。”宿松縣陳漢鄉人大副主席謝斌表示。(融媒體記者 張曉珍)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