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社區公共文化空間:夏日里的“幸福港灣” 繪就全齡美好畫卷
宿松融媒訊 一直以來,孚玉鎮黎明社區公共文化空間里始終暖意融融。這里憑借舒適涼爽的環境、多元貼心的服務,成為居民休閑、學習、社交的“熱門打卡地”,更以“全齡友好”為核心定位,精準對接孩童、老人等不同群體需求,讓公共空間變身夏日里的“幸福港灣”,繪就出老少同樂、鄰里和美的社區生活圖景。
清涼書屋:筑牢暑期學子“學習避風港”
“一到暑假,孩子就愛來這兒看書,既涼快又能學知識,比在家看電視強多了!”居民李女士送孩子到社區“太白書屋”后,笑著向工作人員說道。
作為社區公共文化空間的核心區域,“太白書屋”藏書量達5300余冊,文學名著、科普讀物、歷史傳記、生活技巧類書籍一應俱全,從學齡前兒童喜愛的彩色繪本,到中學生鉆研的經典名著,再到成年人偏好的休閑讀物,實現“全齡閱讀需求覆蓋”。暑期以來,書屋日均接待讀者超50人次,孩子們或圍坐書桌翻看繪本,或伏案研讀課外書籍,偶爾輕聲交流閱讀心得;不少家長也會陪同前來,在書架旁挑選書籍,與孩子共享親子閱讀時光。清涼的冷氣、濃郁的墨香,讓這里成為暑期學子躲避酷暑、充電學習的“理想棲息地”。
特色課程:破解家長“暑期托管難”
“小朋友們,過馬路時要記住‘一停二看三通過’,不能在馬路上追逐打鬧哦!”8月8日,社區多功能廳內,民警志愿者正為20余名孩子開展交通安全知識講座,通過動畫短片、互動問答等形式,讓孩子們輕松掌握安全常識。
針對暑期家長“上班沒空管、孩子沒人看”的難題,黎明社區依托公共文化空間,邀請民警、教師、大學生志愿者等組建“暑期服務團隊”,精心設計公益課程。除交通安全講座外,還設置傳統剪紙體驗課、趣味手工繪畫課等,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收獲知識、拓寬視野。截至目前,社區已開展各類暑期公益課程18場,覆蓋學生280余人次,將公共文化空間打造成家長放心、孩子喜歡的“愛心托管班”。“社區的課程特別實用,孩子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認識了新朋友,我們上班也能安心了。”居民王女士的話語,道出了不少家長的心聲。
多功能廳:搭建老年群體“幸福棲息地”
與書屋的靜謐不同,社區公共文化空間的多功能廳下午總是熱鬧非凡。每天15時許,悠揚的音樂準時響起,轄區退休職工組成的舞蹈隊便會身著統一服裝,伴著《家鄉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旗袍裙擺隨舞步輕揚,盡顯老年風采;一旁的休息區里,幾位老人圍坐在一起,或喝茶聊天、話家常,或翻看報紙,交流見聞,偶爾傳來陣陣笑聲。除日常休閑外,社區還依托該空間,結合元宵、端午等傳統節日,組織包湯圓、包粽子、書畫展覽等民俗活動,讓老人們在參與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公共文化空間不僅是‘避暑場所’,更是連接居民情感、豐富精神生活的‘紐帶’。”黎明社區黨總支書記朱彩蓮表示,下一步,社區將繼續圍繞“全齡友好”理念,優化空間環境、創新服務形式,推出更多貼合居民需求的活動,讓公共文化空間真正成為“一老一少”互動交流、鄰里共享的“幸福驛站”,為建設和諧美好社區注入更多文化活力。(通訊員 鮑官菲)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