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才”吳小敏:向下扎根 助力鄉村和美發展
宿松融媒訊 在柳坪鄉邱山村,現任村黨總支副書記吳小敏,憑借對鄉土的赤誠與農業發展的遠見,化身“田秀才”,深耕“茶”“竹”“花”三大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為邱山村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深耕茶產業:打造茶旅融合新高地
作為村黨總支副書記,吳小敏將茶產業作為邱山村綠色發展的核心抓手。他推動建設160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車間,引入先進制茶設備,并打造500畝標準化茶園,從生產端提升茶葉產量與品質,推動茶產業向綠色高質量轉型。同時,他結合古村落保護與傳統文化傳承,建成茶文化體驗館,設計推出的“品宿松香芽、游最美茶鄉”茶旅線路成功入選第二屆安徽省最美茶旅提名線路。此外,他還牽頭舉行第二屆“宿松香芽”茶文化旅游藝術節暨紀錄片《云霧邱山》開機儀式,吸引超50萬人線上觀看,成功打造鄉村茶旅融合新高地,讓邱山茶香飄得更遠。
激活竹產業:從“要我種”到“我要種”的轉變
為破解邱山村毛竹產業發展瓶頸,吳小敏組織村“兩委”、黨員、村民組長及種植大戶,赴縣外毛竹產業發展先進地區學習經驗。返村后,他建立黨員毛竹種植示范點,通過技改、墾復、施肥、管理“一條龍”現場教學,手把手指導村民種植毛竹,提升種植技術。同時,積極引導村民將原竹加工成生活用竹器、竹工藝飾品等,提高竹子附加值,促農增收。2024年底,他牽頭創辦“邱山村竹藝工坊”,進一步拓寬竹器工藝品銷路,切實消除村民種植顧慮,成功扭轉村民態度,實現從“要我種”到“我要種”的轉變,推動邱山村竹產業蓬勃發展。
做優“花”產業:讓雨花菜成為“金疙瘩”
圍繞邱山村特色雨花菜產業,吳小敏全力推動規模化與市場化發展。在他的主導下,邱山村建成600畝標準化雨花菜種植基地,加上村民房前屋后零星種植的雨花菜,每年可產出干雨花菜2萬余斤。為了讓雨花菜變現為村民手中的“真金白銀”,吳小敏主動開拓銷售渠道,打通產銷鏈條。如今,雨花菜已成為邱山村村民穩定增收的“金疙瘩”,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再添新支撐。
從茶園里的晨光熹微,到竹工坊的燈火通明,再到雨花菜基地的忙碌身影,“田秀才”吳小敏始終扎根在邱山村的土地上。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以“把村子當自家、把村民當家人”的情懷,把心血傾注在邱山村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上,用實干破解鄉村發展的難題,用堅守托起村民增收的希望。這份甘于奉獻、不計個人得失的赤誠,讓邱山村的“茶”“竹”“花”綻放出增收新活力,詮釋著新時代基層工作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與擔當。(通訊員 劉亞鋒)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