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分”出綠色文明新風尚
本報訊 近日,以“踐行新時尚分類必有我”為主題的宿松縣第三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活動圓滿落幕。
宿松縣城市管理局統籌開展“小手拉大手”“敲門入戶”等7項活動,利用案例展示、沉浸體驗等多元化形式,推動垃圾分類知曉率與參與度雙提升,讓“綠色、低碳、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垃圾分類進校園,童心共筑“環保夢”。城管局聯合京環公司走進孚玉鎮中心小學,以知識科普、情景模擬、實踐互動等寓教于樂的方式,為同學們帶來一堂趣味盎然的垃圾分類啟蒙課。課堂上,孩子們通過“四色垃圾桶”道具模擬投放,讓環保理念在歡聲笑語中扎根于心。活動現場發放300份《致家長一封信》,鼓勵大家化身“環保小使者”,將課堂所學知識帶回家。通過“小手拉大手”的聯動模式,帶動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垃圾分類,讓綠色環保理念走進千家萬戶,凝聚起全民共建綠色家園的強大合力。
敲門入戶“零距離”,架起分類“連心橋”。城管局聯合社區、物業及志愿者團隊,在山水港灣等小區開展“垃圾分類進萬家”敲門入戶行動。宣傳隊逐棟逐戶走訪200余戶居民,發放宣傳冊、《致居民的一封信》及定制環保袋500余份,面對面講解廚余垃圾“破袋”投放、可回收物分類技巧等實用知識,并建立居民微信群,定期推送分類知識,形成“線上答疑+線下指導”長效溝通機制。在集中宣傳點,宣傳隊以柚子皮、廢舊衣物等常見物品為例,現場演示“四分類”標準,吸引100多位居民駐足學習。
志愿引領新時尚,分類體驗“沉浸式”。城管局組織志愿服務隊,深入小區、商業街,同步開展“垃圾分類志愿行”和“分類體驗日”活動。在龍溪官邸小區廣場,志愿者通過展板展示、指導投放、入戶講解等方式,為居民提供“一對一”分類知識科普。府后街“分類體驗日”活動現場,“我當一天環衛工人”角色體驗,讓市民身著環衛服參與垃圾清掃;“垃圾分類模擬投放”環節,以四色垃圾桶為道具,搭配積分獎勵機制,吸引親子家庭組隊比拼,讓參與者在趣味互動中掌握分類知識。
“減塑節糧”雙行動,低碳引領“綠色風”。城管局聯合商務局走進超市、餐飲店、機關食堂,同步推行“減塑行動”和“光盤行動”。在超市里,工作人員向顧客發放環保布袋,引導減少塑料袋使用,同時在收銀臺顯眼位置張貼“限塑”倡議海報。餐飲店內,向店主和顧客發放“光盤行動”宣傳單,講解節約糧食知識,倡導按需點餐,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在機關食堂,工作人員從餐前、供餐用餐、餐后三個關鍵環節入手,當好食堂反糧食浪費“宣傳員”“監督員”,倡導綠色用餐習慣。
宿松縣城市管理局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創新宣傳載體,夯實分類實效,帶動更多市民成為垃圾分類的踐行者與傳播者,讓“分類新時尚”在宿松每個角落落地生根,共同繪就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麗底色。
(通訊員 楊夏統)【2025年06月12日第A07版】
責任編輯:戴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