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教育網】楊芳:在教育麥田里守望初心丨2025年度全省教書育人楷模
人物名片
楊芳,宿松縣華亭鎮中心小學正高級教師,曾獲安徽省最美教師、2025年度安徽省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稱號。
人物寄語
我會繼續用愛與責任深耕教學領域,讓孩子們在知識中獲得向上的力量。
“鄉村教師要做麥田里的守望者,既要讓知識的麥穗飽滿,更要護著每顆種子萌芽。”近日,宿松縣華亭鎮中心小學教師楊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1995年,懷揣著對教育的熱忱,楊芳登上華亭鎮中心小學的講臺。彼時的鄉村學校條件簡陋,黑板和粉筆便是全部家當。但這并未磨滅她的教學熱情,反而讓她開辟出別樣的教學天地——把課堂“搬”進大自然。
在她的帶領下,春天里,孩子們伴著泥土芬芳讀《春》,麥苗清香混著“楊柳風”浸潤心間;秋日里,把《少年閏土》搬進曬谷場,用竹竿當鋼叉演活“月夜刺猹”的畫面。
“鄉村的一草一木都是教材,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課堂。”楊芳說。
家鄉盛產的“黃芽白茶”,也成了楊芳挖掘鄉土教學資源的密鑰。她牽頭開展“鄉村致富之花——家鄉黃芽”調查活動,帶孩子們進茶園學辨芽頭、測土壤酸堿度,用數學統計采茶量。為深化實踐,她還聯合茶農開辟“家校茶田”,讓孩子認領照料茶株。
“一開始,有老茶農笑著打趣‘這群娃娃瞎折騰’,可看著孩子們認真的模樣,他們漸漸動了心,主動傳授種茶技藝。”楊芳告訴記者,正是這樣的實踐,讓課本中的文字變得可知可感。
宿松縣特殊教育學校曾在華亭鎮中心小學辦學。楊芳注意到,普通班學生跳舞時,特教班的孩子總眼巴巴望著,眼里滿是渴望。
“不能讓這些孩子被遺忘。”這個念頭在楊芳心中生根發芽。
當手語翻譯將“你們也來跳舞吧”這句話傳遞給特教班的孩子們時,教室里瞬間響起掌聲。
因缺乏語言溝通,楊芳用眼神鼓勵、手勢示范,一個動作常教上百遍。最終,孩子們跳出《好日子》《江南雨中情》等作品,并斬獲省殘疾人藝術匯演優秀創作獎。
2016年,楊芳成為宿松教育系統援疆支教第一人,遠赴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皮山縣。
與尋常支教不同,她的教學對象是當地急需提升漢語能力的教師——彼時,當地正大力推進雙語教學,漢語師資緊缺且無現成教材。
楊芳和同事們反復聽往期音頻,從拼音到詞語語境,一點點搭建教學框架。
“教他們漢語,得慢下來、細下來。”她以身邊事物為教具,將語法拆解成生活場景,讓抽象知識變得具體可感。
從聽力訓練策略到雙語課堂互動技巧,再到參與自治區級課題研究,楊芳寫下兩本教學札記,將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留在了新疆。
遠在他鄉,皮山人民的真摯情誼,成了楊芳想家時最踏實、最溫暖的心靈慰藉。她忘不了年近五十的麥麥提托合提大叔用布滿老繭的手反復練習漢字書寫;忘不了帕提古麗總把自家種的核桃塞進她包里,說“老師講課費腦子,要多補補”。更記得胃潰瘍發作時,學員們圍上來,遞草藥、送馕餅。
楊芳還牽線讓宿松的圖書跨越千里送到皮山縣,讓兩地情誼在互動中不斷加深。
三十年來,楊芳的教育舞臺從鄉村小學延伸到特教領域,從皖西南鄉野拓展到新疆,但她“俯身耕耘”的姿態從未改變。
“未來,我將繼續用愛與責任深耕教學領域,讓孩子們在知識中獲得向上的力量。同時,帶領團隊,通過常態化教研與精準指導,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的階梯。”楊芳說。
責任編輯:姚翠蘭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