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潤古寨詩意濃 跟著賽事來旅游
【安慶日報】中國詩歌之鄉山徑賽(宿松白崖寨站)雨中開跑
10月19日清晨,細密的雨絲斜斜灑落,給宿松縣白崖寨的千年石墻鍍上了一層溫潤的光澤,“南國小長城”的輪廓在煙雨里更顯雅致。隨著一聲清脆的鳴槍劃破雨幕,2025中國詩歌之鄉山徑賽(宿松白崖寨站)正式開跑。來自全國各地的500余名越野跑愛好者,或裹著輕便雨衣,或戴著防水帽,踩著略帶濕潤的山道,從白崖寨景區門口出發,在雨霧中穿越古寨、追逐詩意,用奔跑的腳步,解鎖雨中宿松的獨特魅力。

這是宿松縣首次舉辦山徑賽,即便雨水來襲,賽事仍嚴格秉持“專業、安全、熱情服務”的理念,全力打造帶有本土特色的越野跑品牌。為適配不同水平跑者的需求,組委會精心設置了三大組別:40千米臥龍組面向渴望挑戰極限的資深跑者,32千米鳳雛組契合有一定經驗的越野愛好者,20千米云履組則為新手敞開大門。無論新手還是老手,都能在雨潤青山間,找到屬于自己的奔跑節奏。
為何這場賽事能冠以“中國詩歌之鄉”的名號?答案藏在宿松兩千余年的文脈里。早在2008年11月6日,宿松就被中國詩歌學會正式授牌“中國詩歌之鄉”,成為安徽省首個獲此稱號的縣(市)。從西漢建縣至今,這里始終是“詩書昌盛之地”:秦始皇曾在此駐足,陶淵明、李白、王安石、蘇東坡、陸游等歷代文人墨客更是流連于此,留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雨霧朦朧中,千年詩意似在山間回響。
本次賽事最讓人期待的,莫過于那條浸潤在雨水中的賽道。賽道核心區域白崖寨,建于元朝末期,是座歷史厚重的軍事古寨堡,長約5千米的古石城與完好的城門遺跡讓它享有“南國小長城”的美譽。本次賽事起終點均設在白崖寨景區門口,鳴槍后不久,跑友們便穿過雨幕,途經《黑神話:悟空》取景地“攀龍門”——濕潤的石痕更顯古樸,雨霧縈繞間,仿若穿越千年,觸摸到古寨最本真的歷史質感。
戶外越野本就考驗保障,雨天更是如此。為讓跑友安心參賽,賽事組委會做足準備:賽前,工作人員對賽道全程巡查清理,逐一排除安全隱患;公安部門提前摸排風險路段,制定賽時交通管控方案;衛健部門安排救護車與醫護人員流動值守,幾十名應急救援隊員在風險賽段巡邏執勤;賽道沿途設置5個補給點+醫療點,額外增設2個補水點,100多名工作人員與志愿者全程待命,為跑友的每一段路程保駕護航。
“賽道結合了景區路線和村道,沉浸在宿松的自然風光里,還能感受到村民的熱情。賽事組織也非常周到,每個站點的志愿者都很專業。”20千米云履組女子組冠軍崔秋雨對賽事安排贊不絕口。
如今,“跟著賽事去旅游”已成熱門選擇,這場雨中賽事,也成了跑友們解鎖宿松的獨特窗口。
“比賽結束后,我打算多待幾天,去小孤山看看雨后天晴的風光,再品一品宿松的特色魚宴,好好感受這里的美。”參賽選手張煊三早已定下賽后旅游計劃。
這場雨中的山徑賽,不只是一場越野跑,更是宿松推動“體育賽事+”融合發展的探索。賽事期間,宿松把美食體驗、美景觀光、民俗文化等內容與體育賽事巧妙融合,讓參賽選手在運動中充分感受“詩意山水、滋味宿松”的魅力的同時,把賽事“流量”轉化為推動發展的“消費潛力”與“發展動能”。
“本次賽事活動融合了文化、商業、旅游等業態,是一次文體商旅融合的實踐。”宿松縣文旅體局黨組成員韓權喜表示,未來宿松將繼續堅持“賽事+”“+賽事”一體兩翼的發展模式,不斷優化賽事服務保障,提升賽事體驗,讓更多的人通過賽事認識宿松、走進宿松。
(全媒體記者 楊潯 通訊員 歐陽星宇)
責任編輯:姚翠蘭


您的位置:






